“我们与高原有个青春之约”(为梦想奔跑)
“我们与高原有个青春之约”(为梦想奔跑)
“我们与高原有个青春之约”(为梦想奔跑)
图为安超林为学生(xuéshēng)送教上门。
登上(dēngshàng)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完全小学的楼顶,俯瞰县城,云雾缭绕。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长安超林知道(zhīdào),经过一年的时光,他已经和这座边陲小城(xiǎochéng)紧密相连。
一年前,安超林和其他4名成员一道(yīdào),从几千公里之外的(de)山西来到这里,开启了自己的支教生活。
从(cóng)校园到另一个校园,安超林增加了许多身份——班级的副班主任、全校的足球老师、学校德育(xuéxiàodéyù)处(chù)的干事、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队长……身份意味着成长,对他来说,很多工作都格外新鲜。
足球课是墨脱县完全小学的特色体育(tǐyù)课程。安超林承担了(le)全校550多名学生的足球教学工作,这给非体育专业毕业的他带来了许多挑战。“我会踢足球,但是教别人(biérén)踢足球还是头一遭。”安超林说。
他记得,第一次(dìyīcì)带着孩子们来到足球场,孩子们眼睛里闪闪发光,那是(shì)(shì)他们对(duì)足球场的向往(xiàngwǎng),也是对安超林这位新教师的期待。通过观摩足球教练的教学方式、研究足球比赛(sài),安超林逐渐对足球有了新的认识,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——“在赛中学,在赛中练”,这个思路受到学生们的欢迎。“一说下节课是足球课,大家都在教室里欢呼雀跃,这种感觉难以言表。”安超林说。
除了教学,安超林(ānchāolín)等人还承担起送教上门的任务。他所在的班级,有一名学生因患病无法正常上学(shàngxué)。每到星期五下午,安超林都会跟送教老师一起去这名学生家里,带她折纸飞机(fēijī)、教她唱歌……“我将竭尽所能,让她能更多地感受(gǎnshòu)到关心和温暖。”安超林说。
一次,在带着(zhe)这名学生(xuéshēng)唱歌时,安超林发现她(tā)的反馈很强烈,话也多了几句。这让(ràng)(ràng)安超林意识到,或许她对唱歌“有感觉”。于是,歌声成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。现在这名学生已经学会唱简单的儿歌。每次听到她说“老师好”,临走时“下次一定再见”的约定,都让安超林再次感受到支教的意义。
与安超林相比,徐雨萌选择支教的种子(zhǒngzi)埋下得更早。在学校读书期间,徐雨萌就(jiù)开始参与线上教学(jiàoxué)项目,和远在墨脱的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。“这已经成了我们的传统,很多(hěnduō)支教老师都通过这种方式开启了自己和学生的联系。”徐雨萌说。
为(wèi)加强(jiāqiáng)与西藏学生的交流互动,支教团在寒假开展(kāizhǎn)“晋师云支教”一对一志愿帮扶活动,为小朋友带去丰富多彩的兴趣课堂(kètáng);开展“笔友计划”通信项目,用1200封书信搭建起(qǐ)校园与高原的连心桥;线下,支教团成员利用山西师范大学的学科优势,在支教学校开展武术、足球、合唱、中外文化鉴赏等兴趣课堂,开阔孩子们的眼界。
自(zì)2017年起,山西师范大学(shīfàndàxué)先后8届学子共34人来到墨脱支教,承担起墨脱县完全小学6个年级9个学科的教学任务。
首届支教团成员至今记得第一次来到墨脱的(de)场景。回环曲折(qūzhé)的山路、陡峭险峻的悬崖、随时可能发生的塌方和泥石流……这条当年被本地人称为“生死路”的扎墨公路,用10小时(xiǎoshí)的颠簸给他们上了进藏第一课。“紧紧抓(zhuā)着车把手,看着(kànzhe)窗外百米深的悬崖,我突然明白了教育的意义。”首届支教团成员王涛回忆。
2020年来到墨脱的第四届支教团成员田雨欣为了激励学生,给一名有进步(jìnbù)的同学奖励了一把雨伞。没想到,过了几周,这名学生塞(sāi)给她几根新鲜的玉米,说是自己周末专门采摘、剥好的。“这是一份(yīfèn)很珍贵、很有意义的礼物。”谈起与学生的点滴(diǎndī),田雨欣很感动。
对于(duìyú)很多支教团成员(chéngyuán)来说,在墨脱的经历成为他们一生的宝贵回忆,也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选择。王静,首届支教团成员,现在是林芝市(shì)察隅县(cháyúxiàn)的一名教师;张子恒,第二届支教团成员,现在回到墨脱县甘登乡工作……
“我(wǒ)们与高原有个青春之约,用一段不长的时间,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(shì)。一年的支教生活虽然短暂,却与孩子们累积(lěijī)了深厚的感情,现在我也懂得了学长学姐选择回到墨脱的心情和决心。”徐雨萌说。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(shìchǎng)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(tōngguò)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(wèijīng)授权不得(bùdé)转载(zhuǎnzǎi)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