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亩均要增产两三公斤,湖南如何做

体育正文 203 0

亩均要增产两三公斤,湖南如何做

亩均要增产两三公斤,湖南如何做

华声在线全媒体(méitǐ)记者 胡盼盼 随着粮食生产扩面难度加大,“提单产”成为我省粮食增产(zēngchǎn)的(de)重中之重。今年,湖南(húnán)加快推动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,力争全省粮食平均亩产增加2-3公斤。 如何实现这一增产目标?6月,记者走进(zǒujìn)长沙、岳阳等主(zhǔ)产粮区,探寻稻田里的增产“密码”。 扬长(yángcháng)——专家带农民,大户带小户 6月10日,长沙县青山铺镇洪河村(cūn)的稻田里(lǐ),早稻茎秆有成人小指头一般粗。细数,一根稻穗上有近300粒谷。 “长势这么好,是杂交稻吧?”记者好奇地问。种粮大户王稳根笑着(zhe)说,这是常规稻,但产量接近杂交稻。去年,王稳根早晚稻两季(liǎngjì)单产接近1.2吨,成为(chéngwéi)长沙市高产亚军。 长沙县青山铺镇洪河村,农技人员指导(zhǐdǎo)王稳根(wángwěngēn)开展早稻田间管理。胡盼盼 摄 高产的密码在于“科学种田”。发挥湖南农业“院士(yuànshì)天团(tiāntuán)”优势,长沙市实行(shíxíng)“四高”试验推广,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当领衔专家。 按照院士(yuànshì)的(de)指导,仅落实用水控草、种植绿肥2项举措,王稳根就增产5%以上。他自豪地说:“柏院士一年来我家好几次呢!” 在(zài)岳阳市屈原管理区,每一块稻田都有“专业守护者”。 近日,屈原管理区营田镇八港村种粮大户曹勇的早稻田里,出现了(le)叶片发黄的情况,危害(wēihài)的虫子是曹勇以前从未见过的。 “这是‘稻赤斑沫蝉’。”省农科院水稻专家常硕其当天赶到田里,第一时间开出“药方(yàofāng)(yàofāng)”。曹勇依“药方”防治,不到一个(yígè)星期,水稻生长恢复正常。 从选种到收获(shōuhuò),常硕其全程悉心呵护着自己的“责任田”。去年,曹勇种的早稻亩产达到500多公斤(duōgōngjīn),比往年高了50公斤左右。 6月10日,屈原管理区营田镇八港(zhènbāgǎng)村(cūn),曹勇种植的早稻长势喜人。胡盼盼 摄 屈原管理区党委书记向科军介绍,自2023年起,屈原管理区与省农科院开展(kāizhǎn)合作,省农科院每年初给该区(gāiqū)制定全套单产提升技术方案,并派出多名(duōmíng)专家驻点指导,将高产技术落实到每一块田。 种(zhǒng)粮大户又将掌握的(de)新技术、新模式,传给周边的中小农户。八港(bāgǎng)村农民胡军说,家里30多亩水稻,一半请(qǐng)曹勇代种,另一半采用自留种、撒播的“老路子”自己种,结果差距明显,他决定以后所有田都请曹勇代种。 2024年,屈原管理区全域水稻平均单产增幅明显高于全国(quánguó)及(jí)全省平均水平。在(zài)上个月召开的全国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推进会上,屈原管理区水稻全域单产提升经验被农业农村部推介。 补短——实现育秧设施化、生产机械化(jīxièhuà)、服务社会化 6月(yuè)10日,长沙县青山铺镇洪河村的育秧工厂里,机器轰鸣。王稳根忙(gēnmáng)着调试育秧流水线,为晚稻育秧做好准备。 记者看到,秧盘高速运转,机械(jīxiè)臂不停挥舞。全程只(zhǐ)需要1个人操控屏幕,1天就可以育出1万盘秧苗,可供250亩大田栽插。 “工厂化育秧,可减少早稻(zǎodào)倒春寒、晚稻寒露风等风险(fēngxiǎn)。”王稳根说,以往育秧,受天气影响大,秧苗质量参差不齐。如今育出的秧苗齐、匀、壮,为全年丰产打(dǎ)好基础。 资料图:浏阳市沙市镇河背村育苗大棚(dàpéng)内,秧苗(yāngmiáo)绿意盎然。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健 胡盼盼 摄 秧好一半禾。瞄准(miáozhǔn)育秧短板(duǎnbǎn),今年全省将全面建成育秧设施1800万平方米(wànpíngfāngmǐ),实现双季稻主产乡镇全覆盖。瞄准机插机抛(pāo)短板,今年实施水稻机插机抛作业补贴1000万亩。同时,大力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,保障农机具有效供给。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龚志明称,通过机插机抛实现合理密植,早稻亩基本苗(jīběnmiáo)较以前增加近5000穴,亩有效穗数可达(kědá)28万,单产可提升10%左右(zuǒyòu)。 在屈原管理区(guǎnlǐqū),农民购置一台有序抛秧机或(huò)高速插秧机,区里补贴1.5-2万元,乡镇再补贴1-2万元。2025年(nián)全区插秧机、抛秧机保有量较去年翻了一番。 5月(yuè)29日,衡阳县台源镇,村民驾驶农机开展插秧(chāyāng)作业。曹正平 邹健 摄 集中育秧(yùyāng)、机插机抛投入比较大,小户购买压力大。推进大面积单产(dānchǎn)提升,湖南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,壮大一批新型经营主体,优选“十代”“滴滴打机”等典型服务模式在全省(quánshěng)推广,打通好品种、好技术、好农机进入田间地头(dìtóu)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 扩面——从示范片(shìfànpiàn)拓展到全域 “现在我们的(de)产量,也快追上示范片(shìfànpiàn)了。”长沙县青山铺镇种粮大户袁正青说,王稳根种的田是示范片,自己种的是普通田,以往因为田块质量、水利条件以及技术差距(chājù)等,产量差距很大。 百亩方、千亩片的高产典型不算稀奇,整县大面积单产(dānchǎn)提升才是主攻方向。长沙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洪介绍,该县在(zài)全县范围内推广“良田+良种+良机+良法”的成功经验,推动试验田产量转化(zhuǎnhuà)为大田产量、专家(zhuānjiā)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。 资料图:双峰县永丰街道泥湾村高标准农田,连片(liánpiàn)水稻生机盎然。李建新(jiànxīn) 刘伟平 摄 亩均(jūn)投入4000多元建成的高标准农田,种子由专家推荐,购买农机有(yǒu)补贴,“六增两控”技术家喻户晓……2024年,袁正青种植的300多亩双季稻,两季总产量(zǒngchǎnliàng)达1吨多。 高产(gāochǎn)从(cóng)示范片走向全域,带动全县粮食(liángshí)总产量明显增加。2024年,长沙县粮食播种面积109万亩,总产量49.02万吨,亩产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3.92%。 政策持续(chíxù)加码(jiāmǎ),关键技术持续发力,大面积提单产成效渐显,进一步激发种粮农民积极性。 在屈原管理区河市镇古(gǔ)罗城村,“95后”林林一家四口齐上阵,个个是种田高手。2024年(nián),林林家种植的早稻,亩产(mǔchǎn)超过550公斤。 屈原管理区河市镇古(gǔ)罗城村种粮大户林林在田间查看(chákàn)水稻长势。胡盼盼 摄 “区里还奖励了我5.8万元!”林林说,大面积提单产,钱包越来越鼓,种(zhǒng)1200亩(mǔ)水稻,一年能赚七八十万元。 稻田里(lǐ),水稻抽出密匝匝的穗子,扬着细细密密的小白花,一只只蝴蝶穿梭其中。“看抽穗情况,今年产量又比去年(qùnián)高!”林林充满信心(chōngmǎnxìnxīn)地说。
亩均要增产两三公斤,湖南如何做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